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生物制品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(生物专业英语论
  •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具体要求
  •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
  • 国家药监局关于启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电子证明、
  • 康希诺生物:为全球提供创新、优质、可及的疫

通知公告

  • 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》杂志社刊物宗旨
  • 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》杂志社收稿方向
  • 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》编辑部征稿要求
  • 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
  • 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》期刊栏目设置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医药数读:一季度院内药品销售仅2290亿,化药占

来源: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6月21日 16:27:57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01 中国医院药品总览 化学药在医院市场的份额占比逐年下降,2022Q1跌破70%;生物制品在2020年份额有较大的提升,且持续保持扩容趋势。2022Q1化学药销售额为1580亿,同比下降8%;生物

01 中国医院药品总览

化学药在医院市场的份额占比逐年下降,2022Q1跌破70%;生物制品在2020年份额有较大的提升,且持续保持扩容趋势。2022Q1化学药销售额为1580亿,同比下降8%;生物制品和中成药均保持正向增长,增长率分别为9%和7%。

贝伐珠单抗一方面受益于适应症的不断增加,另一方面也受益于跟其他药品的联用,最后是新的玩家不断涌入,除了罗氏以外,齐鲁、信达、绿叶等新玩家也加入战场,多方面原因让贝伐珠单抗迅速放量,然而布局贝伐珠单抗的企业较多,在排队的企业仍然超过5家,在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助推下,预计贝伐珠单抗市场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速。

2022Q1大部分企业销售额同比均下滑,阿斯利康、扬子江、恒瑞医药、罗氏、辉瑞稳居集团排名前五,一季度同比下降超10%。石药集团、复星医药、诺和诺德、康哲药业实现规模排名双提升,四川科伦同样保持正增长。TOP20企业中,跨国企业仅诺和诺德实现规模上涨。

02 化药生物药中成药数据表现

本文源自新康界

04 品类及产品表现

从分类来看,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位列医院市场第一,5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双位数增长(+10.6%),2022Q1规模同比有所下滑,为-3.5%。消化道及代谢药品,以及血液和造血器官领域药品则分别位居第二、三名,长期来看增长稳健,本季度同步下滑。呼吸系统用药,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用药,抗寄生虫药、杀虫药和驱虫药在短期和长期均保持正增长。

本土企业在医院药品市场占主导地位,2022Q1销售额达163 Bn,同比略有下滑(-1%);跨国企业销售额为65 Bn,同比下降10%。

03 本土企业VS跨国企业

目前医保对我国致死性较强的疾病的支持力度较大,如抗肿瘤药,医保及居民对“穷病”的支持力度相对来说比较小,大家对这类“穷病”的付费能力及意愿也不高。

从通用名维度来看,人血白蛋白位列第一,2022Q1同比增长8.8%,5年复合增长率为15.5%。氯化钠、贝伐珠单抗分别排名第二、第三位,销售额同比上涨,分别为2.2%、8.4%。TOP20通用名中,紫杉醇(白蛋白结合型)、烟酰胺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。

TOP20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增速下降,这主要是因为老牌企业中大部分都有比较多的仿制药或原研药,在集采常规化的进行中,仿制药或原研药销售额不断下降。

2017-2020年期间,本土企业销售额增长慢于跨国企业,份额占比持续下降,跨国企业占比则逐渐扩大;进入2021年以来,随着集采常态化逐步落地,跨国企业增速不敌本土企业。

按照分类来说,集采品种主要是化药,化药的占比在稳定下降,其中份额被中成药及生物药给占据,生物药占比提升主要是因为近几年获批的新药大多数是生物药,医保谈判帮助这些获批的生物药快速放量,因此生物药占比稳定提升。

2022Q1中国医院药品市场销售额总数达2290亿,同比下降4% ,近两季度医院市场规模呈现下滑,可能原因是2021年有较高的基数,并且Q1也有零星疫情影响。

从产品维度来看,扬子江药业加罗宁维持首位排名,2022Q1销售额同比下降16.1%;辉瑞的舒普深、阿斯利康的泰瑞沙则位居第二、三位,规模实现正增长。TOP20产品中,以舒普深、安可达、安博灵、津优力、帕捷特、普扶林、新活素七个产品表现较佳,2022Q1销售额同比双位数增长,季度排名上升且部分产品在本期成功跻身前20名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wzp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21/731.html

上一篇:透云生物(01332.HK):莱茵衣藻及相关制品可正式进
下一篇:博雅生物:血液制品智能工厂项目预计7、8月份开

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投稿 |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部|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版面费 |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